人民网报道我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作者:蔡军 宋翠           发布时间:2017-03-10

    人民网3月9日报道了我局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以下为其内容: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2015年5月6日,吕高强(右二)的“娘家人”——bt365网址领导和同事到张高庄村“走亲戚”,他指着“扶贫地图”介绍村里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编者按】向贫困村派驻村工作队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措施。3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回答记者“脱贫攻坚”提问时表示,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都保持减贫1000万人以上,把贫困人口带动起来,就是要让贫困人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脱贫致富。bt365网址干部、驻成武县张高庄村的“第一书记”吕高强扶贫不搞高大上,用适合当地发展的“金点子”寻求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为贫困户创业脱贫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张高庄村是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集镇的一个行政村,在过去,张高庄村209户748人,有贫困户43户109人,没有集体收入,是省级贫困村;而现在再提起这个村,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平坦如镜的水泥路,拥有自己的文化大院、村活动室,引进了时装加工厂,建设了蔬菜交易市场,还有海棠等植物拥抱的花园式村庄……
    这样一个贫困村,如何从镇里的“后进村”变成了“领头雁”?
    带领村民交出这张靓丽扶贫单的,是bt365网址派驻张高庄村“第一书记”——吕高强。两年来,是他带领村两委使用“金点子”,不仅让张高庄村成功脱贫,还辐射带动周围村庄走上发家致富路。

 

扶贫先扶志 村头荒改造让村民得“意外之财”

    2015年2月10日,吕高强来到村里,开启了“第一书记”的生涯。
    “根据对村里的前期走访调研和国土部门的航拍图,我制定了一张村发展规划图,第一件事就是对村庄周围近200百亩荒地(村民们称之为‘村头荒’)进行改造。没想到我刚来,迎头就被浇了一盆冷水。”2015年正月初八,吕高强来到村里,准备和村两委商定实施方案,但领导班子却摆出了一系列难题;召集开党员会议,这个说家里来亲戚,那个说出去有事。
    村委班子就像一盘散沙,想做事,谈何容易?吕高强想到了会遇到困难 ,但是没想到这么难。
    要发展,首先要凝心聚力。村头荒多为“20多岁”的老杨树,生长慢,每亩仅能卖2000元左右,平均生长一年收益才100元;如果种上最新品种的酥皮核桃,盛果期每亩收益约万元,还可发展林下经济。
    这是村里一件一劳永逸的事,这根骨头再难啃,也要把它拿下!
    经过多次研究,村两委班子也认为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思路。吕高强趁热打铁,对支部成员进行了工作分工,谁分管的工作谁负责牵头,每周二上午是雷打不动的支部例会,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
    由于村头荒家家有份,村民有的愿意伐掉,有的想维持,一人一个想法。吕高强和村委班子每天进户做思想工作。村民张兵一直不同意伐树,吕高强三天两头向他家跑,讲规划,说思路,谈发展,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
    后来张兵了解到,“第一书记”自掏腰包拿了2万元为村民定购了核桃苗,对他震动很大。一天,吕高强来到张兵家里,张兵握着他的手说:“吕书记,您无所图,为了村里的发展,把俺家的门槛都踏破了,俺影响了大家。俺明天就伐树!”
     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张高庄村136亩村头荒变成了“良田”,并栽种了核桃树,村民们在核桃树下种大豆、大蒜、棉花,当年户均收入4000元。
    “只要你把百姓始终放在心里,百姓就会把你含在嘴里。”吕高强在第一书记工作笔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留守妇女当工人 “扶贫车间”里忙挣钱

    “吕书记,俺们想您了。”2016年夏天的一个周六,在济南开会的吕高强收到了村民们发来的一条短信。
    他在外开会有一周时间没到村里了,收到这条短信,吕高强心里顿时涌过一股暖流,恨不得马上回村。
    “孩子他爸,你在哪里呢?”第二天上午,吕高强在回村的长途车上接到了值班妻子的电话。
    “我回村了,在高速上。”
    “你心里只有你的村,还有这个家吗?”妻子半开玩笑地说。
    张高庄村已经成为吕高强的第二个家。
    在村里,他既是“家长”,也是村民的朋友,大家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喜欢找他唠嗑。81岁的郭大娘的家、患病的邱宪河大爷的家,幼儿园和学校,都是他常去的地方。
    通过“串门”,吕高强了解到村里的留守妇女较多,于是“在村里建厂在家门口就业”的设想在他脑海里成型。
    2015年4月,经多方考察,吕高强争取到一家服装加工厂的支持,将加工店安置在村民家中,村里的留守妇女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到店里做活,带孩子工作两不误。
    2016年,他又经过多方努力,说服菏泽泡泡卡啦服饰有限公司在村里建设规模化的服装加工厂。当年8月,一座占地110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生产车间在村头拔地而起。厂房每年租金3万元,优先招收本村贫困户。
    为了实现工厂持续、健康发展,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之路,吕高强聘请了浙江乌镇的服饰公司管理团队对“扶贫车间”进行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运营。
    祝凤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平时既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2016年12月,她成为了“扶贫车间”的一名工人。
    “太方便了!没想到俺不进城也成了工人。”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车间制定的符合农村生活规律的管理制度,让她不但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且照顾家庭、干农活两不误。
    “扶贫车间”不但为张高庄村人带来了红利,还吸引了附近村庄村民前来就业。祝旭和未婚妻陈秀丽是刚来车间的一对新人,春节他们从外地回家乡过年,了解情况后,二人放弃外出打工,双双来到张高村工作。
    目前,“扶贫车间”招收工人82名,产品主要为时装、休闲装,出口日本、韩国和欧美地区,预计年利润800余万元。

 

点石成金 贫困户创业脱贫奔小康

    村民邱兆清过去在外地打工;现在他是村里养鸭场的老板。
    说起这次回乡创业,他无限感慨。“吕书记为我们回家创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不仅帮助我协调了各项手续,在原来的村头荒地上建起了养鸭棚,还及时跟进项目指导和服务。我干着也踏实。”邱兆清告诉记者,2016年,他建起了三个养鸭棚,容纳鸭1.2万只,一年的收入是10万多元。今后他计划继续扩大规模,把“鸭场”变成“鸭厂”。
    “实现脱贫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激发村民的创造力,进行自主创业,变输血为造血,才能让他们在致富路上稳健前行。”吕高强指着扶贫地图说,按照规划,村里确定了种养殖生态循环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为了开阔大家的视野和思路,他带领支部成员和村民们到各地进行培训考察学习,组织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村干部培训,回到村里后,又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业的火花在村民心中变成燎原之火,10000只蛋鸡养殖项目和200立方联户集中沼气项目不但解决了养殖粪便问题,31户村民还免费用上了气;36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18个中温蔬菜大棚种植项目让43户村民彻底实现了脱贫。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一位开着翻斗车的中年汉子笑着向吕高强招手问好。他叫史全安,是贫困户,孩子小,妻子患有心衰病,老母亲还需要人照顾,他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我没啥技术,以前就靠那二亩地,日子过得不咋地。但是吕书记来了后,给我申请了资金种蔬菜大棚,并派了农技师全程指导,我就放心地报名了。”史全安憨笑着,脸上写着满足和快乐。2016年他大棚种植油豆角,两季共卖了八千多元钱,去年冬天又开始养猪,日子变得红红火火。
    “但是听说吕书记要走了。”史全安红了红眼圈,“大伙不想让他走,俺们会想他的。”
    “吕书记为我们村的发展规划了长远目标,开阔了我的工作思路,他用智慧撬动了村里的发展,不管他走到哪里,他都是我们村的村民,是我们的‘智囊’。”村支部书记张志勇自豪地说,张高庄村已获批“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民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开启发家致富的新路径。


    记者手记:“扶贫不搞高大上,因地制宜效果好,不好项目不引进,脱贫致富才能早。”这是吕高强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的扶贫经。
    扶贫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那种听风就上的“一窝蜂”做法只能让扶贫工作走向尴尬境地。只有结合当地实际,勤于思考,用智慧向困难挑战,挖掘利用好现有资源,制定出真正适合当地发展的“金点子”,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让村民实现安居乐业。

 

2015年2月13日,吕高强走访慰问村里的贫困户张志瑞老人。

村民祝凤花(左)和车间主任一起在“扶贫车间”探讨服装加工技术情况。(摄影 宋翠)

2017年2月19日,吕高强和村两委班子邀请县相关部门及村民,一起讨论研究乡村旅游规划,并积极调动群众参与。(摄影 宋翠)

主办单位:bt365网址  承办单位:山东煤炭工业信息计算中心
网站联系电话:0531-85697890 E-mail:xxzx@sdcoal.gov.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堤口路141号 邮编:250031
ICP备:鲁B-20041094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以上浏览器 DPI设置正常尺寸96